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

天羅地網大革命 影片心得

          Facebook(臉書)創辦人馬克‧祖克柏將臉書定義為,人們透過此工具分享資訊、文章、照片或社交活動,達成聯繫朋友目的。在運用這個網路社群工具時,可藉由虛擬的網路介面,建立起人與人之間大規模的真實聯繫,而臉書的影響力跟價值,也隨著連線朋友人數愈多水漲船高。

          普遍認為臉書首創的「即時狀態更新」功能,是造就臉書使用者快速成長的重要關鍵。網路社會學家表示,「即時狀態更新」符合了「資訊迴圈」的概念,亦即在臉書 上的人際網絡中,朋友的訊息更新會即時傳遞到彼此頁面上,不需要到別人的網頁,只要在自己的網頁上,就可以看到這些動態訊息更新。這種訊息不斷送出與反饋 的循環機制,即形成了資訊迴圈,也增加了該社群工具的網站黏性。

        然而,人們是否因為這樣新型態網路社群工具的出現,而改變了人們在真實生 活中的社群規則?BBC製作探討網路世代社會現象的記錄片《天羅地網大革命》,片中訪問牛津大學靈長類權威─羅賓鄧巴教授(Robin Dunbar)。鄧巴教授在1992年發展出一套公式,可以預測靈長類在該社交群體中,所能建立緊密聯繫者的上限。該公式在不斷的驗證之後,所得出的結果 可信度非常高,因此該數值被稱做為「鄧巴數」(Dunbar's number)。
        根據統計,臉書上的平均好友數為130人,低於鄧巴數的150人,顯然在網路科技構成的社交網絡中,仍舊符合實體社會中的自然法則。臉書內部的社會學家在分析後甚至表示,臉書上每天互動的好友數出乎意料的少,通常只有約五至六名。

        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